张信哲在百代的时期就是他在种子的时期,当时他签的就是种子音乐,只是因为当时的种子音乐是EMI的下属品牌,所以发行都是百代,因此一般人喜欢称这个时期为张信哲的“百代时期”。
而且不是百代令他名气下降,相反的,他在百代的时期还有之后在SONY的前几年才是他在全亚洲最辉煌的时期,张信哲的滚石时期是他的基础,而百代造就了他的辉煌,SONY时期的《直觉》到《信仰》是之前辉煌的延续,之后下降然后转为平稳。他人气下降是从SONY中期的《我好想》开始的,和百代八竿子打不着。
百代(也就是种子)时期的张信哲让很多哲迷抱怨的原因:
一是从收入来讲,由于他毕竟是别人公司的员工,没有哪个老板不想挣钱的,打工者永远比老板拿的少,外人看张信哲红得发紫,其实他能拿到手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所以经济上百代时期肯定没有他转到SONY之后赚的多(到SONY以后是他自己当老板);哲迷认为百代“压榨”张信哲。
二是从他个人兴趣和心态来讲。抓一个歌手的“型”是很重要的,滚石后期的张信哲转型往都市受伤忧郁男人的路线走,无论是他的形象还是声音,都是很适合这个路线的。而百代把张信哲“情歌王子”的形象加以放大和巩固。由于和他本人性格差异太大,在走了几年这个路线之后他已经开始厌倦继续“情歌王子”的形象,想唱一些其他路线风格的歌曲[具体可以听他跳槽到SONY的第一张专辑《直觉》,感受一下和他百代时期的专辑(eg.《挚爱》)的风格有什么不同]。但他是种子乃至百代的摇钱树,没有公司是做慈善事业的,尤其彼时正是在他事业的巅峰期,而且有继续上升的空间,因此公司要求他继续走这个路线,为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故专辑里会有很多是张信哲已经唱腻了的伤感情歌。因为唱不了自己喜欢的歌,常期做不喜欢的事情,所以那段时间他心情很差,甚至消极到想退出歌坛去游学。也因为音乐理念差得越来越大以及沟通越来越少,他和以前的好朋友兼那时的他的经纪人兼种子的老板,田勍(现在改名叫田定丰),产生了很多矛盾,这些矛盾越积越多。后来阿哲1997年挚爱演唱会时,身为经纪人兼老板的田勍都没有到场,连花都没送,这件事算是把两人的矛盾公开化了,因此两人彻底闹掰,没法挽回了。田勍也因此是很多哲迷都很反感的一个人。
基本上百代供哲迷津津乐道的“罪行”就是这些了,因为老张几乎不提这些事,这些都是从他朋友和其他相关人员那里得来的,他当时和百代(种子)的矛盾具体是什么,如果他和当事人不讲,也就是个谜了,但从张信哲入行二十年,只和这一个人是公开闹翻脸来看,当初两人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
虽然我也觉得张信哲那几年是过得有点痛苦...但是这和他本人的性格有关的,如果他比较听话,性格不是那么执拗的话,他可能就不会这么痛苦...过于理想化的人都是比较压抑的,因为总是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加上他又固执...不愿意放弃原则。
如果他顺了百代的意,百代可能会一直把他捧下去,他的巅峰期也会更久一点。从他待过的唱片公司来看,单说重视程度和宣传,百代是做的最好的,,比之前的巨石和之后的SONY好的多,不过这也和后来他本人当老板,唱片公司只能抽很少的分成有关。
真正只会“痛恨”百代的还是少数比较LOLI的哲迷吧,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
对百代爱恨交加才是大多数老哲迷的心态,一方面张信哲在百代时期过得不好让人恨,另一方面张信哲达到真正意义的“红得发紫”也是因为百代,太多哲迷是因为他百代时期的专辑开始爱上他。
不过说实话,也就是因为是粉丝,所以哲迷才会对百代有“恨”,从商业角度看,百代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对,几乎所有流行歌手都有被唱片公司强迫唱不喜欢的歌做不喜欢的事的经历。
至于当初张信哲离开百代单干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这就见仁见智了。
在乎他的名和利的,会认为张信哲应该继续背靠百代这棵大树;而心疼他,希望他坚持自己开心过生活的,会支持他自己选择的路。